摘要:让上海公交25路女司机蔡筱瑾没想到的是,开了28年“辫子车”的她,竟然在临退休前的一个多月,没有了车顶上的“牵绊”。8月15日,25路全线启用“白金刚”新能源车,告别64年的“辫子车”时代。这也是在时隔多年后,又一条传统无轨电车线路选择“变...
让上海公交25路女司机蔡筱瑾没想到的是,开了28年“辫子车”的她,竟然在临退休前的一个多月,没有了车顶上的“牵绊”。
8月15日,25路全线启用“白金刚”新能源车,告别64年的“辫子车”时代。这也是在时隔多年后,又一条传统无轨电车线路选择“变身”。
目前,上海公交尚存11条“辫子车”传统线路。对于“她们”的未来,相关方案还在探讨中。
25路带给她们满满的回忆
在军工路平凉路的25路终点站,一辆辆崭新的“白金刚”新能源车陆续驶离站台,开往南崇明路。原先车辆赖以行进的架空线网尚在,但没有了用武之地,再也不发出两根辫子摩擦时的“吱吱”声。
“我前几天就听儿子说,25路的辫子车就要没了,要换新车了。”在车厢内,今年70岁金阿姨坐在座位上,仔细打量着车内的一切,“现在的车子是越来越好了,不仅车厢环境更好了,座位也比以前好像多了,空调的温度也非常适宜。”
家住平凉路附近的金阿姨,一辈子没有离开过这个地方,25路公交车上留下了她太多少年、青年和中年的回忆,“以前车子没有空调,现在这个天,真的热死。印象最深的是,上世纪90年代乘车全靠后面的人‘推屁股’,否则根本挤不上去。哪像现在,空调很适宜,基本上每个人都会有座位。”
听到金阿姨谈起过往,旁边一位中年女士王大姐也是感慨满满,“小时候出去白相,基本上都是乘坐25路‘辫子车’。现在的公交车越来越高级了,‘辫子车’也越来越少了,这是城市发展的必然结果。但这里有老上海人的情节,希望上海还是要保留一些‘辫子车’,城市的历史记忆不应该被抹去 。”
“辫子车”陪伴女司机28年
再过一个多月,蔡筱瑾就要退休了。她是如今上海为数不多的女电车司机。
21岁那年,蔡筱瑾进入公交8路当售票员,4年后通过培训,成为了25路的一名司机,之后的28年,她的工作岗位就没有变过。“我开过好几种型号的辫子车,最早的就是巨龙车。这种车的方向盘没有助力设备,特别重,女性驾驶员遇到车辆需要大转弯时,经常要站起来,拼命用力打方向盘,才能把车辆驶入正确的方向。”
看着眼前娇小的蔡筱瑾,实在很难把她的身份和昔日的巨龙车联系在一起。
“辫子车司机和普通公交车的司机还是有很大的区别,驾照也不一样。”蔡筱瑾说起当年的自己,脸上露出了一丝骄傲。“普通公交司机运营时,只要注意路面上的行人和车辆,但电车司机还要兼顾顶上的线网情况,防止辫子脱落导致车辆故障无法运营。”
蔡筱瑾说,辫子车在运营中,最需要关注三样“顶上的牵绊”:电门、自动分线、并线结。“遇到电门,不能踩刹车,会导致车辆故障;遇到自动分线,有时需要快速通过,有时需要缓慢前行;一旦经过多条线路组成的‘并线结’,就要小心驾驶。基本上每个电车驾驶员都会对自己线路上有多少个电门、自动分线、并线结,都会熟稔于胸。”
据巴士一公司十四车队支部副书记蒋军介绍,在启用白金刚新能源车前,辫子车的车型也经过了几轮的迭代。从原来辫子脱落后,车辆无法动弹,到后来的脱线也可以行驶10多公里,但即便这样,也无法满足城市发展带来的各种需求。“对驾驶员来说,没有了‘辫子’,可大大减轻他们的工作压力,更加专注于马路上的行车安全。”
无轨电车“要不要保留”?
1914年11月,中国首条无轨电车线路在上海开通,并从容驶过一个多世纪。资料显示,上海无轨电车系统在1994年达到巅峰期,当时拥有电车线路22条,营运车辆近千辆。其营运规模曾排名亚洲第一、世界第三。
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,随着大规模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道路改造工程的兴起,9路、12路、16路、27路等无轨电车先后退出营运舞台。而11路、26路等线路的辫子车,则在世博会期间被超级电容车替代,21路配合四川北路改造,改为汽车行驶。
此次随着25路启用“白金刚”新能源车,目前上海的辫子车电路缩减至11条,分别为14路、15路、19路、20路、23路、24路、6路、8路、13路、22路、28路,数量仅为最高峰时的一半。
“希望上海还是能够保留一些辫子车!”在知道25路“剪辫子”后,不少网友在网上纷纷留言,表达着和王大姐类似的心声。
其实,近年来上海对于无轨电车“要不要保留”、“可压缩至多少规模”的探讨,一直没有中断过。一方面,留住无轨电车,可保护传承“最上海”的城市文脉,推动“可品味、有品质”的“移动秀带”;另一方面,无轨电车退出,则可减少城市上空的“蜘蛛网”,多一片洁净的天空。
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?相关部门依然在探索各种可行的方案。“方案和规划一直在修改,目前依然没有确定,但是无轨电车彻底退出是不可能的。”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表示。(杨贝妮对本文亦有贡献)
(资料照片由巴士一公司提供)